谁说开放式耳机不能卷音质?

开放式无线耳机(OWS耳机)越来越火了。


可能依然有读者不太了解这个品类,简单介绍一下:开放式耳机是一种无需将耳机放入耳朵就能听到声音的新型无线耳机,按照传音方式,主要分为骨传导式耳机与气传导式耳机,二者都是通过特殊的方式让用户听到声音。


WechatIMG2894.jpg

(图片来源:Bose官方)


年前我体验了一款骨传导式耳机,它给我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印象,唯二的缺陷就是收纳不方便和音质较一般。现在,我把目光看向了另一个品类——气传导开放式耳机,来体验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


佩戴:乍见奇特,习惯了很好用


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的造型非常之独特,相比主流的TWS耳机可以说没有任何相似的地方,甚至一开始我还不知道如何佩戴它。当你摸清楚它的结构后,就能非常自然地把它夹在你的耳朵上,就像是耳夹一样。


DSCF0612.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小雷体验过一款耳夹式耳机,但那款耳机的连接柄部分是完全固定的,只能在某些用户的耳朵上才能发挥出最大实力。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的连接柄部分采用了柔软的硅胶材质,可随意调节角度,不至于出现「只有一种佩戴方式」的尴尬情况。


2895_1708334868(原视频).2024-02-19 17_28_53.gif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而且耳夹式的设计还能带来另一个优势:佩戴舒适。因为它一不需要将耳机本体塞入耳腔内,二不用挂在耳朵上,不会给耳廓带来额外的负担。在春节期间,我曾连续佩戴它超过4个小时,没有任何异物感,只是单纯知道自己的耳朵上「夹了东西」。如果你跟我一样习惯性戴耳饰的话,佩戴感会更加轻松。


DSCF0623.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比起传统的耳挂设计,耳夹设计不会对耳廓背面造成挤压,因此久戴也不会在耳廓背后产生异物压迫感,舒适度方面绝对是T1水准。和一般的入耳式耳机相比,在长期佩戴的情况下,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确实拥有更加舒适的佩戴体验。不过小雷要在这里提醒下大家:佩戴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也要给耳朵预留休息时间,毕竟人的听力损失不可逆,保持正确、健康的用耳习惯至关重要且一生受益。


DSCF0632.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此外,开放式耳机最大的优势并非音质和降噪,而是适合更丰富的使用场景。


以往我在骑车时总是会在戴和不戴耳机之间纠结,戴的话会埋下不小的安全隐患,但不戴的话又因为听不到音乐而感到有些无聊,开放式耳机正是为这些场景而生,独特的发声和传音方式能让人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保留对外界声音的感知,尤其是在室外走路时,你能同时听到来自耳机的音乐声和外界的车流鸣笛声,而不是像入耳式耳机那样忽略了外界的声音。


DSCF0617.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放式耳机的设计能让空气能更好的在耳边流通,减少了耳朵周围的湿气,从根本上杜绝了「中耳炎」等症状的出现。


音质:效果不错,态度感人


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确实是我近期佩戴过最舒适的无线耳机,没有之一,但在开放式耳机的先天缺陷部分——音质,它又能否有新的突破呢?


按我和身边同事之前对开放式耳机的体验来看,它的音质真就「听个响」,能清晰地听到音乐和导航语音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因为开放式耳机不同于传统耳机,其发声单元会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在传播过程中出现音质损失的情况,这是先天性缺陷,几乎无法被弥补。


不过,这不等于开放式耳机可以在音质上躺平,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在音质上就在努力做到更好。


1、基础音频体验:通透性不错,低频麻麻跌


Bose重新设计了发声单元的位置,能够有效减少耳机内部的声音反射频率和共振,带来更为自然和真实的聆听体验,尤其是在人声的细节部分,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还原得相当到位。


以《流沙》为例,我能很清晰地听到背景音中大量的乐器音,动态十足但又恰到好处,不会影响到主歌部分的人声和高频表现。而且Bose还将「通透性」这个原本有些不利的点变成了优势,带来了相当不错的高频和中频表现,也拥有非常独特的「空气感」,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你一定会对这种奇特的「空气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DSCF0648.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在低频部分,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的表现就只能说「麻麻跌」了。开放式耳机的设计注定不能带来传统耳机那样的封闭感,且Bose其他音频产品在低频方面的表现也一直算不上特别优秀,雷科技之前深度体验的Bose QC Ultra消噪耳机和Bose Soundbar Ultra在低频方面均稍显欠缺。


DSCF0625.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2、开放式也能“沉浸”:芯片加持,算法调教


当我将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连接上Bose音乐APP时,我发现了一些「端倪」,在10月的Bose QC消噪耳机Ultra的评测中,我对Bose新推出的「沉浸式音频」感到惊讶,这可能是除了苹果外第一家真正将「空间音频」做到业界顶尖水平的厂商。在Bose音乐App开启沉浸式音频后,你能感到耳机的声场瞬间扩大了数倍,从耳机中传出的声音也从简单的双声道也变为了更为立体的3D声源。


WechatIMG6405.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而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也搭载了这一功能,这难免让我有些诧异和不理解,一个开放式耳机是如何将降噪耳机上的功能「移植」到自己身上呢,就算真的移植成功了,它能带来的效果真的能达到预期吗?


DSCF0658.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音频发烧友都知道,想要实现真正的「沉浸式音频」,如果是固定扬声器,需要大量的发声单元,例如家庭影院,它一般由一个低音炮、一个中置扬声器、两个前扬声器和两个后扬声器组成,再通过特殊的位置摆放和调试带来沉浸式音效体验;如果是耳机,则要像Bose QC消噪耳机Ultra/AirPods Pro那样运用芯片和算法模拟空间感和固定扬声器,从而实现多声道效果。


无线耳机想要达到沉浸式效果,就只能运用芯片的算力和自家的算法,缺一不可,否则要么会为了这个特殊的效果大幅「削弱」音质,要么根本做不到如影随形。


在沉浸式上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的表现让人惊喜。在开启“沉浸式音频”后,我依旧能直观地感受到整个声场变大了几倍,声道也确实从普通的双声道变成了立体声道,声音来源会根据你头部的移动进行变化,不管头部往哪边转都能让音乐保持在相对位置,更有临场感。


DSCF0638.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遗憾的是,以上体验都是在周围环境较为安静的情况得来的,在机场、车站、商场这类户外场景时,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的沉浸式音效就要打上个六折左右。所以建议在户外场景下使用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时,开启默认模式即可。


3、漏音控制超预期,媲美半入耳式耳机


「漏音」是开放式耳机无法避免出现的问题,一些比较糟糕的开放式耳机在30%左右的音量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漏音」——也就是让他人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这既损失了音质,又会让自己身处尴尬的局面。而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会通过反向抵消信号将泄露的音乐信号进行清除,这样使用它听音乐、看视频以及打电话时也不会出现漏音的情况。


DSCF0653.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实测如下:在音量为50%的情况下,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在30cm外完全听不到任何声响,将距离缩短至15cm左右才能听到些许声响,这个表现可以媲美不少半入耳式耳机了。


总的来说,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在音质方面给我带来的惊喜并不多,但也符合预期,毕竟想把开放式耳机的音质做到媲美入耳式耳机,就现阶段的技术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Bose也没有因此选择「摆烂」,而是将自己的「底牌」下放给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虽说在音质方面的提升并不大,但足以看出Bose的努力和坚持,且我们有理由相信,Bose未来会给开放式耳机的音频提升带来无限可能。


开放式耳机爆发在即,AI空间音频未来可期


来简单总结下Bose Ultra的优缺点。


优点:


1、佩戴感舒适,长时间佩戴不会觉得累;

2、Bose祖传调音技能在线,音质表现不错;

3、漏音情况几乎没有;

4、更适合运动等特别场景,更利于耳朵健康(相对于入耳式耳机、封闭式耳机而言);


缺点:


1、沉浸式音频的表现算不上特别好;

2、低频的表现很一般。


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已在京东开启预售,定价2299元。


image.png



11.png


体验完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后,小雷对开放式耳机的看法也要更新一下。


大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面上就涌现了各种形态的开放式耳机,几乎家家厂商都在尝试这一新品类,但由于都才入门,大多数初代产品表现都比较一般,对不起四位数的售价。


而作为「声乐世家」的Bose在音频领域具有强势的话语权,全新的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不但是Bose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也用不错的音质、舒适的佩戴感和Bose独有的音效调校为整个开放式耳机市场带来了一个启示:开放式耳机,同样可以“卷”音质。


DSCF0629.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2024年,开放式耳机正高速增效,这样的盛况像极了三五年期的OWS耳机市场,当前,如何让消费者愿意去尝试开放式耳机仍是厂商们需要面对的难题,在价格同样为四位数的情况下,消费者为何要选择一款音质稍差,降噪功能完全没有的产品呢?在小雷看来,开放式耳机在做好自己的根本(音质、佩戴、漏音控制)外,还需要找到额外的附加值,才能支撑起四位数的售价。


在Sora引爆AGI技术后,开放式耳机或许可结合AI大模型技术在空间音频技术上发力,在场景与佩戴优势的基础上,强化音质等综合实力,打造新一代AI开放式耳机,未来,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