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凉,市场不断回暖,“金九银十”近在咫尺。按照以往经验,9月、10月作为全年中颇为重要的销售旺季,会是车企“重兵部署”的关键时刻,过去大多数新车都会在8月或之前完成申报,然后在9月上市销售。
而今年的情况似乎有些“反直觉”。工信部公布的第386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显示,今年8月申报的新能源汽车略显冷清。燃油车还有全新宝马2系、宝马X3、领克06等热门车型,新能源汽车却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新车。
小通简单猜测一下原因。2024年上半年各家车企打得不可开交,上市的新车令人目不暇接,而这数量庞大的新车阵容已经很好地接替了原来的产品矩阵,达到了车企内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饱和。
比如说,比亚迪在上半年已经完成了重点价格区间(10万元-20万元)主力车型的换代升级,节奏的确可以相对放缓;而凭借秦L、海豹06/07、宋L/宋Plus等车型,在所谓的“金九银十”中取得好成绩应该不会遇到太多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倒不如将新车的节奏缓一缓,毕竟马上又要到农历新年前的,一年中最重要的销售旺季。
不过对另外的一些车企来说,他们的布局还不算完整,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放缓新车上市的节奏。因此,在8月申报新车并尽快开售对这些车企来说就很有必要。
另一说,出现在8月申报中的新车也并非一无是处,通过这么些三五款新车我们还是见到了个别车企用于走出舒适区的勇气,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车企在市场竞争焦虑弥漫的情况下,作出的积极自救行为。
首款C级车来袭,五菱奔向中高端
自称“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五菱汽车,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布局与探索一向积极。
在微型车市场萎缩,宏光MINIEV销量增长乏力后,五菱就果断布局A0-B级车,并推出了缤果、星光、星辰等车型。如今,五菱首款C级新能源汽车——宝骏云光也来了。
申报信息显示,云光长宽高分别为5005/1900/1505mm,轴距2900mm。该车提供混动和纯电两种动力版本,正面有较大的进气格栅,配备了当前流行的贯穿式大灯,车身腰线圆润内敛,凸显出了产品的运动感,车尾部分则是时下流行的贯穿式车尾灯和线条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该车提供轮毂和雷达选装,结合五菱与大疆车载(卓驭)的合作,以及五菱前几款车在智驾领域的探索来看,该车大概率支持高阶智驾。
五菱过去几乎是“性价比”的代名词,不过品牌形象一直不太高,大多数人说起五菱还是先想起旗下热销的工具车。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后,五菱积极开拓新赛道,云光或为五菱迈向中高端的里程碑式产品。
不只是五菱,吉利、比亚迪、零跑、小鹏等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都在冲击高端,但产品配置和定价各不相同。小通认为云光不会失去性价比本色,价格大概率会在13万-20万元,对标零跑C01、比亚迪汉等车型。
在15万元左右价位,仅仅是凭借增程式动力和C级车尺寸,云光就表现出了不错的竞争力,若能再辅以较为出色的高阶智驾,有机会在中高端市场取得一定的份额。当然,以五菱(乃至宝骏)当下的品牌号召力,产品的高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车云光大概率只是五菱奔向中高端的垫脚石。预计未来五菱还会推出更多价格更贵的产品,在20万元以上市场开疆拓土。
摆脱华为依赖,赛力斯要自强
连续亏损四年之后,今年上半年赛力斯华丽逆转,营收预估达到了639亿-660亿元,归母净利润预计达到了13.9亿-17亿元,终于扭亏为盈。有问界品牌和华为加持,赛力斯已经可以“躺着赚钱”了,但赛力斯显然还有自强之心。
8月赛力斯共申报了两款车,一款是问界M7 Pro,另一款则是蓝电E5。问界M7 Pro变化不大,主要升级点在于加入了HUAWEI ADS基础版,支持高速路智驾、泊车辅助等功能。
严格来说,蓝电E5改变也很有限,核心变化是1.5L发动机从弗迪动力的F31A更换为赛力斯重庆小康的H15R,功率从81kW下降至70kW。其他方面的变化主要在外观,该车前脸从上一代的大格栅变成了现在的小格栅,尾部和尺寸与上一代保持一致。
与华为联合开发问界的同时,赛力斯一直没有停止独立品牌车型的开发,除了蓝电,还有瑞驰、风光等品牌,以及智选SF5车型。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便前段时间华为以25亿元的价格将问界商标转让给赛力斯,但赛力斯仍不能放弃自强之心。
从蓝电、瑞驰等品牌可以看出,赛力斯依然希望依靠自己的产品来争夺市场话语权,至少也应该是积极地争取一些销量,不愿完全活在华为的阴影之下。不过对于赛力斯来说,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难度极高,目前绝大多数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未能实现盈利,赛力斯现在研发新能源汽车,是在用问界赚的钱贴补其他产品线。而且赛力斯已经亏损了四年,今年上半年刚实现盈利,还要拿出25亿元回收问界商标,资金压力其实也不小。
如今有华为相助,赛力斯的知名度和曝光率与日俱增,新车的研发与面世也不必急于一时。探索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发新产品时,步步为营才是赛力斯最稳健的选择。
烨S7来袭,本田能否逆转颓势?
今年4月16日,本田汽车在北京召开了全新纯电品牌发布会,带来了由中国团队主导的新品牌“烨”,以及烨S7(东风本田)、烨P7(广汽本田)、烨GT CONCEPT三款车型。转眼间四个月过去,烨S7终于在工信部完成了申报。
烨S7长宽高分别为4750/1930/1625,轴距2930mm,搭载专为中国消费者开发的智能高效纯电 “W”架构,提供单双电机两个版本,本次申报的产品为单电机版本。该车还将Honda SENSING 360+和Honda CONNECT 4.0融入智慧数字座舱,并且支持AI技术、座舱语音助手,内置BOSE头枕式扬声器。
功能和配置方面烨S7表现不错,但这款车真的能帮助本田逆转销量下滑的局面吗?
本田中国销量数据显示,今年7月总销量为52567辆,同比下滑41.4%,其中广汽本田销量同比下滑20.8%,东风本田销量同比下滑74%。新能源汽车跟不上中国车企,是合资车销量普遍下滑的原因之一。本田之所以为烨品牌专门组建了一支90后中国人主导的研发团队,目的就是让更懂本土消费者的工程师去开发功能、设计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入智能化时代的今天,汽车不再只是出行代步的交通工具,更是移动的轮上空间,功能和配置的本土化适配更加重要。问题在于合资品牌销量之所以逐渐被自主品牌超越,新能源汽车市场无力与自主品牌争雄,配置只是核心因素之一,价格同样重要。
燃油车品类,合资车企凭借三大件的优势,依然享有一定的溢价能力,但纯电动车品类合资品牌则很难拿出优势。本田尺寸略大的SUV车型UR-V降价优惠后售价仍在20万元左右,考虑到烨S7和P7更高的智能化配置和电池成本,起售价恐怕很难降低到20万元以内,对比小鹏G6、宋L等同级产品,很难说更有竞争力。
烨S7是本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又一次探索,但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极为激烈的国内市场,车企既要卷价格,还要卷价值,烨S7所处的局面并不乐观。好在该车尚未公布价格,只要本田愿意牺牲一部分利润降低产品价格,还是有望能够打动消费者。
焦虑蔓延,车企仍需突破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渗透率突破50%的中国市场,已有不少品牌完成了电动化转型,但智能化所带来的挑战,难度并不比电动化低。面对新时代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车企仍要谨慎前行。
今年6月之前,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泥潭,随后虽有车企提出应该放弃卷价格,转为卷价值,然而只要竞争还在,价格战就不会完全停止。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卷价值愈发重要,价格、价值同时开卷,车企正面临地狱级考验,需要寻找破局点。
通过新车上探、下沉市场,或者开拓新赛道,是车企直面新时代挑战的第一项方案。
8月新能源汽车申报数量较少,而且产品相对平淡,原因或许在于汽车发布、排产、备货、产能爬坡、交付等各环节所需时间太长。现在申报的汽车,很难赶得上金九银十,因此车企不必急于申报新车,所申报的车型也以探索新方向为主,这些通过申报的汽车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上市。
宝骏云朵是五菱汽车上探中高端市场的标志,蓝电E5是赛力斯自强的延续,烨S7则是本田中国市场新征程的开始。除了这三款车,还有车企也原定今年年底前推出新产品,例如理想汽车规划中的三款纯电SUV(已推迟到明年)、比亚迪方程豹豹8,以及即将到来的小鹏MONA M03等。
年底前推出新车探索市场和新方向,可以通过年末旺季预售订单测试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并且在年度总结中宏观调控车企产品线分布,为次年的产品研发与设计、营销、产能调整等做好规划。
从比亚迪、吉利等实力雄厚的老牌车企,到理想、小鹏、蔚来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再到本田、丰田等外资车企,都在积极探索方向。市场留给车企的事件不多了,经过今年下半年短暂的探索之后,2025年必将是新能源汽车大爆发的一年。
不过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部分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底蕴不够雄厚的车企,难免显得势单力孤,或许需要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提高产品竞争力。
宝马与奔驰成立合资子公司、日系三大厂联手成立软件联盟就是榜样。甚至之前曾曝出拒绝了比亚迪合作的华为,最近也传出了与比亚迪联手,方程豹豹8将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消息。
全球车企不但要因电动化、智能化,发生销量方面的变化,整个市场可能都要迎来一次洗牌。趁着风暴尚未到来,去探索更多发展方向,无疑是车企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