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巨头和AR厂商赢面更大。

如果要讨论 2024 年的 AI 硬件,Ray-Ban Meta 可能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不仅一举引爆了「AI 眼镜」的概念,也点燃了一场将在 2025 年全面开打的「百镜大战」。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经常能看到「百镜大战」这个说法。但事实上,这场仗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打起来:大部分正在开发的 AI 眼镜还没有发布,而已经发布的 AI 眼镜,大部分也还未开售。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闪极就在 2024 年 12 月 19 日发布了旗下首款 AI 眼镜——闪极 AI「拍拍镜」A1(以下简称「闪极 A1」),并于 12 月 30 日开售了首批售价 999 元的闪极 A1「共创版」,大致可以理解为尝鲜版或测试版。


按照规划,闪极 A1 于 2025 年 1 月 15 日开始陆续发货。然而,闪极官方在次日就发布了一份「发货告知函」:一是解释产能还在爬坡,除了部分已发货订单,其他订单发货时间会有延迟;二是指出产品现阶段的问题——闪极 A1 还无法通过蓝牙接打电话。


0085xwzSgy1hxor3y8g5hj30u01rh15r.jpg

图/闪极


很难想象,作为集成「开放式耳机」的一款 AI 眼镜,就连蓝牙接打电话这样的基础功能都尚未完善。尽管在理论上可以通过 OTA 固件更新来解决,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的第一印象已经大打折扣。


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用户体验的硬伤。在 AI 眼镜这种强调「始终在线」的产品中,基础功能的不完善无疑是一种致命打击。消费者选择智能眼镜,往往期待的是其能够无缝融入日常生活,而不是在体验中频繁遇到「功能缺失」的障碍。当基础功能都无法保证时,再炫酷的 AI 噱头也只会显得苍白无力。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产品不完善的背后。


1499 元的 AI 眼镜,用的是「智能手表」芯片


先说回闪极 A1。作为一款对标 Ray-Ban Meta 的 AI 眼镜,闪极 A1 同样支持耳机和摄像头功能,当然也只支持基于大模型的 AI 语音交互和物体识别,已经和计划接入国内十余家主流大模型,包括阿里巴巴通义、百度文心一言、字节跳动豆包、月之暗面 Kimi 等。


此外,尽管闪极 A1 的重量(50g)在各家 AI 拍摄眼镜中不算轻,但起码还是塞下了 450mAh 电池,同时采用「增程」设计,通过配套的颈环提供额外的续航、存储以及算力不过发布之初,闪极 A1 更让人「惊艳」的还是定价。


Screenshot_18-1-2025_18229_www.youtube.com.jpeg

图/闪极


除了「共创版」999 元的价格,1499 元的正式版价格,在目前一众 AI 拍摄眼镜中也做到了相对更低。


但代价呢?相比 Rokid Glasses、雷鸟 V3 等 AI 眼镜采用的骁龙 AR1 Gen 1,据报道成本在 55 美元左右,闪极 A1 采用了一款推出于 2020 年、为智能手表而设计的可穿戴平台——紫光展锐 W517。


事实上,闪极在「发货告知函」中就公开指出,闪极 A1 无法通过蓝牙接打电话的主要问题就是:


「紫光展锐 W517 平台蓝牙部分底层驱动还未开发完善。」


并不是说紫光展锐 W517 不行。作为 2020 发布的旗舰穿戴芯片,紫光展锐 W517 称得上「老而弥坚」,在采用 12nm 工艺和 1×A75@2.0GHz+3×A55@1.8GHz 构架的基础上,2022 年就被 INMO Air2 AR 眼镜率先引入到智能眼镜产品上。


Screenshot_18-1-2025_182717_www.unisoc.com.jpeg

「智能手表平台」,图/紫光展锐


但一方面,紫光展锐 W517 毕竟还是 5 年前的穿戴芯片,试图对标的是高通更早之前推出的骁龙 4100 系列穿戴芯片。


尽管 AI 眼镜对 CPU 的性能要求不算高,但在确保日常交互的流畅性方面始终存在疑问。更何况在影响 AI 体验的网络和 AI 性能上,紫光展锐 W517 更无法与骁龙 AR1 Gen 1 相较。


另一方面,紫光展锐 W517 从产品定义上核心还是为了智能手表而设计,但 AI 眼镜与智能手表在很多方面的需求都存在差异,比如网络连接性能要求更高,比如针对 AI 拍摄眼镜需要有一定的影像处理能力。


然而,这些你都很难指望紫光展锐 W517。相比之下,骁龙 AR1 Gen 1 发布之初就强调影像和 AI,包括 14-bit 双 ISP、HDR、人脸检测,以及在音频、视觉识别、拍摄的端侧 AI 能力。


33fcb2407819b5bf4ddc53e8b889722d.jpg

骁龙 AR1 Gen 1,图/高通


骁龙 AR1 Gen 1 甚至还支持双目显示的 AR 能力。从这个角度,很容易就能理解 Rokid Glasses 作为一款少数兼具拍摄和显示能力的 AI+AR 眼镜,不太可能会为了更低的芯片成本,选择一个各方面都难以满足 AI 眼镜体验需求的平台。


当然,这些更多还只是硬实力上的差距,高通更大的优势还在于生态,不仅是开发的生态,也是算法的生态。


举个例子,闪极 A1 搭载了一颗 1600 万像素摄像头,「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才用算法优化驱动了这块 1600 万像素的索尼摄像头,」闪极科技创始人兼 CEO 张波说。


1734667172022285cdb5bde48bc6c23e5da17e47873.jpg

图/闪极


的确,今天算法对影像的影响已经不言自明了,这一点在智能手机领域是最卷的,而绝大部分国产厂商都是在基于骁龙平台做「解法」,这些沉淀事实上也溢出到了 PC、AR 和 AI 眼镜等平台上。但与此相对,闪极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优化驱动。


结果如何?实际到手体验之前还很难讲。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国产厂商普遍很卷的情况下,闪极 A1 很难在 AI 眼镜产品非常重要的「拍摄」上追赶领先梯队。


创业者与时间赛跑,但产品体验永远不能忽视


一个新范式的产品引爆市场,然后是大量厂商的集体涌入。我们已经看过很多类似的故事,AI 眼镜也不例外。


而除了目前已经发布或者亮相的一众 AI 眼镜,苹果、华为、三星、小米等一众手机巨头也都在计划开发自己的 AI 眼镜。同时,还有大量国产消费电子厂商和初创公司都在开发过程中,比如在 CES 2025 上,雷科技就获知耳机品牌韶音也在开发 AI 眼镜产品。


从节奏上,第一波 AI 眼镜的爆发就会集中在今年上半年,一方面是已发布 AI 眼镜新品的全面开售,另一方面则是赶在巨头下场推出产品之前大量新品的密集发布。谁都知道,AI 眼镜虽好,但市场容不下太多厂商,「百镜大战」注定十不存一。


WechatIMG103048.jpg

AI 眼镜在 CES 2025,图/雷科技


更大的问题是,面对市场的诱惑和巨头的压力,一些 AI 眼镜厂商为了抢跑,很可能会忽视产品的用户体验,用更低的价格和更快的时间推出 AI 眼镜产品,以此尽可能争夺早期市场,建立市场认知。


但这种策略只会适得其反,因为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体验。作为新兴市场,AI 眼镜尚需时间培育,快速抢跑并不能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反而可能在产品不成熟的情况下拖累品牌。


尤其在早期,各种质量和完成度参差不齐的 AI 眼镜新品,不仅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各个品牌的看法,甚至也会对整个「AI 眼镜」品类产生负面印象。AI 眼镜毕竟还是一个新的品类,更多消费者对 AI 眼镜的印象,还只是在那个听说过的 Ray-Ban Meta。


相较之下,Rokid Glasses 在发布之后选择了继续优化和打磨细节,并计划在第二季度正式上市发售,反而是一个更合理的商业决策。


WechatIMG103083.jpg

CES 2025 Rokid 展台,图/雷科技


百镜大战爆发,手机巨头和AR厂商赢面更大


而在鱼龙混杂的「百镜大战」中,最被看好的其实就是苹果、华为等手机厂商,Rokid、雷鸟创新等 AR 眼镜厂商,以及少数可能脱颖而出的其他消费电子品牌。手机厂商不必多言,手机领域的硬件、供应链以及算法等方面积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用到 AI 眼镜上。


至于 AR 眼镜厂商,除了在智能眼镜类产品上有更深的产品理解和洞察,优势还在于基本覆盖了 AI 眼镜需要的技术栈。甚至在光学显示技术上,AR 眼镜厂商普遍拥有一定的护城河优势,很难在短期内被追赶。


与此同时,Rokid Glasses 代表的 AI+AR 眼镜也是被看好的演化路径,不仅是 Meta 被传将在与 Ray-Ban 合作的下一代 AI 眼镜中加入显示能力,更在于交互体验上的优势。


就拿 AI 眼镜几乎都在宣传的「翻译」来说,显示能力的加入不仅能够避免纯语音接收信息的低效,在应用场景上也更加广泛,在日常嘈杂背景下也能透过镜片看到显示信息。


正如雷科技去年在豆包智能体耳机的评测中说的,「AI 硬件千千万,但 AI 耳机和 AI 眼镜是最能确定的两种品类,都是在用户日常产品形态的基础上做迭代、上附加值,相对更容易让用户接受和过渡。」


AI 眼镜可能是大模型到来之后最具潜力的新硬件之一,也完全有机会像智能手机全面替代功能机一样,替代我们日常使用的光学眼镜。但消费者最终是要看产品体验的,尤其是一个日常戴在脸上的产品,对佩戴、交互的细节要求,只会更高。


微信图片_20250120150959.jpg


2024科技大盘点:


1、24年最伟大10款科技产品榜单出炉:款款王炸,AI为王!

2、雷科技编辑2024买了啥?手机、耳机最受宠,可穿戴无人问津?


手机行业的2024:


1、2024年十大爆款手机:款款都凶残,国产厉害了

2、24年国产手机赢麻了!苹果三星全面溃败

3、2024旗舰手机盘点:影像和AI才是今年的关键词

4、千元机,逆袭了!!!

5、2024年,线下手机彻底杀疯了!

6、2024年,细分手机杀疯了!

7、果味手机,彻底火了!!!

8、2024年手机狂卷创新:十大技术起飞,一切为了“更实用”

9、手机影像卷疯了!九大趋势下,安卓全面碾压iPhone

10、2024年,年度最无用的手机设计!

11、24年手机配置开倒车!摄像头减少、屏幕变小,连充电都慢了!


智能硬件的2024:


1、2024年,无线耳机杀疯了!

2、2024年的运动相机:大疆GoPro影石斗法,“御三家”死磕产品

3、智能清洁的2024:七大硬核技术突破,产品创新空间依然巨大

4、2024年平板电脑卷疯了:AI强化生产力,告别“泡面盖”

5、2024年教育硬件大爆发!5款经典产品,款款AI驱动

6、2024年智能眼镜杀疯了!不只是AI,还有这七大变化

7、智能手表2024的五大趋势:健康、AI、颜值、续航……

8、2024年度电视盘点:MiniLED成白菜价,国产旗舰狂卷画质

9、2024年年度游戏机出炉!性能升级成大主题,“移动时代”来了


PC行业的2024:


1、2024年8大年度PC榜单出炉:靠设计创新,用AI破局

2、PC DIY的2024:从低迷中走出,大厂纷纷押注AI


AI软件的2024:


1、2024年十大国产大模型盘点:款款超能打,黑马却是这家?

2、九大年度APP出炉!要么AI原生应用,要么AI重塑应用

3、AI输入法谁最强?2024年度大模型输入法榜单来了!


科技公司的2024:


1、苹果的2024:产品平庸,AI遇阻,生态墙倒塌!

2、高通骁龙的2024:从移动之王到智能世界的基石

3、联发科的2024:甜点芯守基本盘,旗舰芯冲高端,靠AI赢麻了


智能汽车的2024:


1、2024十大爆款神车出炉!比亚迪占了一半,智能化还只是小众需求

2、自主五常销量公布:比亚迪赢麻了,25年五常变四强?

3、2024智驾风云榜:华为小鹏争霸,“蔚小理”加速,老车企转身

4、2024年汽车十大技术趋势盘点:智能化成了潮水的大方向

5、25年车圈淘汰赛加速!哪吒、远航危险了,微小型车被逼上绝路?


汽车公司的2024:


1、2024,比亚迪活成“卷王”

2、2024年,鸿蒙智行彻底杀疯了!!!

3、2024深蓝汽车赢麻了!多亏了华为?

4、小鹏汽车的2024:上演教科书式逆袭,四面出击下忧患犹存

5、理想的2024:Mega出师不利,卖车、智驾、出海步步为营